中心介紹
::: 醫師雜雜唸

做好血脂肪控制,心血管疾病遠離您

做好血脂肪控制,心血管疾病遠離您

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 謝旻晃

大家都知道癌症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所以通常聞癌色變,對癌症的預防和篩檢都有一定的認知。可是常見死因中的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和腦中風卻常常被忽略。這幾個問題都是好朋友,有共同的危險因子,所以經常一起出現或輪流發生。 現代因為飲食精緻化、外食主義盛行、多吃少動,國人的腰圍、體重、身體質量指數(BMI)等都有增高的趨勢,逐漸累積了高血糖、高血脂肪、高血壓和脂肪肝等危險因子, 這些都是熱量過剩和體重過重所帶來的慢性疾病,即所謂的”代謝症候群”。這些問題,其實是可以透過健康正確的生活飲食習慣來預防或延後發生的。

請問血脂肪是什麼 ?

血脂肪俗稱「血油」,也就是血液中的油性物質,包括三酸甘油酯、磷脂質和膽固醇。三酸甘油酯是由極低密度脂蛋白和乳糜微粒組成,不溶於血液, 可分解為游離脂肪酸和甘油,在體內的功用與脂肪運輸以及能量儲存利用有關。膽固醇則是一種像是脂肪的物質,也不溶於血液,在體內與脂蛋白結合運行。 正常的生理功能需要一定量的膽固醇來維持,像是膽酸、細胞膜組成、維生素和荷爾蒙的生合成,所以血脂肪是身體不可缺少的一種物質,並非百害而無一利。

所以,怎麼樣算是血脂肪異常 ?

空腹超過12小時的情況下,體內三酸甘油酯理想值為低於 150mg/dL;若超過 200mg/dL以上就可視為高三酸甘油酯血症。 而血中總膽固醇濃度超過240mg/dL稱為高膽固醇血症。膽固醇還可分為低密度膽固醇(簡寫為LDL)和高密度膽固醇(簡寫為HDL);低密度膽固醇容易沉積在動脈管壁上形成斑塊阻塞, 又稱為”壞的膽固醇”,而高密度膽固醇可將周圍組織的膽固醇運送回肝臟排除,具有心血管保護作用,又稱為”好的膽固醇”。 低密度膽固醇濃度大於160mg/dL或是高密度膽固醇濃度小於40mg/dL,都應該視為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當您在看膽固醇數值時, 請記得注意一下您的好壞膽固醇是多少。當壞的膽固醇數值/好的膽固醇數值 > 5的時候,也代表您有較高的心血管疾病風險。

那麼,血脂肪過高會有什麼症狀和危險 ?

長期血脂肪過高,也就是俗稱的「血濁」,容易造成血液變得黏稠、動脈粥狀硬化、血壓升高等,增加動脈阻塞的風險。心臟的冠狀動脈如果血流不足甚至阻塞,會引起心絞痛、 心肌梗塞、心臟衰竭、猝死等;在腦部,血液灌流不足會造成腦中風;四肢動脈的阻塞則容易造成肢體末端麻木、疼痛、組織缺氧壞死、甚至於截肢的情況。過去的臨床試驗結果顯示, 總膽固醇每減少1%,可減少2~3%的冠心病的事件發生。當三酸甘油酯濃度很高時 (> 750 mg/dL),還可能引發急性胰臟炎。少數家族遺傳性高血脂症的患者, 其皮膚、皮下組織或肌腱會出現黃色瘤(Xanthoma)或黃斑瘤(Xanthelasma)。 不少人誤以為高脂血症一定會有頭昏、胸悶、手腳麻木、血壓升高或頸部僵硬的症狀,而如果沒有這些症狀代表沒有血脂肪異常,其實這個觀念是要改正的。 一般而言,早期的高血脂症很多都是沒有症狀的,上述高脂血症造成的血管傷害都是逐漸而緩慢的,所以它也可以視為一種沉默的殺手。如果您已經年滿40歲、 生活作息不正常、少運動、肥胖、有家族史或常喝酒,建議每年定期做一次血脂肪的檢測。

哪些人容易有血脂肪異常呢 ?

三酸甘油酯來自動物和植物性脂肪,高油脂、高熱量飲食、體重和腰圍的增加都容易造成胰島素抗性,引發高三酸甘油酯血症和血糖升高。肥胖的人脂肪組織容易分解為游離脂肪酸,再轉送形成三酸甘油酯。 而糖尿病患者、飲酒和使用女性荷爾蒙也常合併出現高三酸甘油酯血症的問題。 膽固醇在生理上體內的來源,大約三分之二以上來自肝臟的合成和代謝,三分之一由腸道吸收。所以經常食用富含膽固醇的食物或製品, 卻又無法相對地代謝排除時,可能讓血中膽固醇的量逐漸上升。 高膽固醇血症不像高三酸甘油酯一樣,它不見得是體重過重者或胖子的專利,體重正常者或瘦子,甚至是長期素食者,也不一定能夠豁免。 一些有家族遺傳或帶有膽固醇代謝異常基因的個體,即使體重沒有超過標準,同樣有高膽固醇血症的問題。 一些其他疾病的患者,如甲狀腺功能過低、慢性膽汁鬱積肝炎、腎病症候群等也容易伴隨出現高膽固醇血症。 此外,三酸甘油酯濃度過高、肥胖、吸煙、經常攝取高碳水化合物食物等都會讓高密度膽固醇的濃度降低。

如果我的血脂肪過高的話,最好怎麼處理 ?

控制好血脂肪,就是要減少動脈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發生。一般沒有心血管疾病的人,血中三酸甘油酯建議控制在150mg/dL以下, 總膽固醇濃度建議在200 mg/dL以下;低密度膽固醇的濃度最好不要超過130mg/dL,而男性高密度膽固醇的濃度至少大於40mg/dL, 女性高密度膽固醇的濃度則至少在50mg/dL以上。若是糖尿病或已經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則控制目標必須更嚴格,低密度膽固醇的控制目標最好小於100mg/dL,甚至有些人最好控制在70mg/dL以下。 血脂肪過高的處理原則就是少油、少熱量、少攝取動物性蛋白。建議五穀雜糧高纖維,避免攝取魚蝦卵、蟹黃、奶油、椰油、豬油、 牛油、動物內臟、帶殼海鮮、動物皮層、油炸品、高熱量堅果、含糖飲料和全脂牛奶等。蛋黃則每週食用1至2顆即可。 其次,改變飲食及烹調的習慣也很重要: 少煎、炸、使用牛油豬油; 可選擇食用單元不飽合脂肪酸高的油(如橄欖油、花生油、菜籽油等), 或多採用燉、清蒸、水煮等方式料理。避免攝取過量甜食和高熱量飲料。如果您喜愛喝咖啡,建議不要使用奶精來搭配。 生活習慣上,適度規律而穩定的運動,如騎腳踏車、游泳、慢跑、體操、快走等每週至少3次、每次至少30分鐘;減輕體重: 目標為身體質量指數不超過24、男性腰圍不超過90公分、女性不超過80公分。這些生活習慣的改變可以幫助降低三酸甘油酯和增加高密度膽固醇的濃度。 吸煙已經確定為心血管疾病一個重要的危險因子,所以建議癮君子戒煙,以避免增加心血管負擔。 而有明顯高三酸甘油酯血症的患者則最好能戒酒或盡量減少酒精的攝取。 此外,高三酸甘油酯血症患者和肥胖的人建議順便要檢查一下血糖;相同地,糖尿病患者應該要積極處理血糖和體重問題, 以提高好的膽固醇濃度、減少壞的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的濃度。 最後,如果您已經積極地調整生活飲食習慣和控制體重,仍然無法將血脂肪或膽固醇控制在理想範圍內, 可以在醫師的指示下按時服用藥物,並定期回診監測血脂肪的濃度和肝功能,適度調整藥物的種類和劑量。 切勿相信一些來路不明、沒有科學根據的治療方法。這樣才能讓您逐漸遠離心血管疾病的威脅,吃得安心、活得健康。
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 謝旻晃
學經歷:
台灣大學醫學系
台大醫院內科部住院醫師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
專長:
糖尿病、高血壓、甲狀腺、高血脂、骨質疏鬆、腎上腺疾病、內分泌疾病、副甲狀腺疾病

圖片來源: 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