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介紹
::: 白袍講古堂

大腸經--瘜肉的奇幻旅程

把大腸想像成一個鋪滿細草,略有起浮的平原。這個世界表面充滿了排列整齊、彼此緊貼的黏膜細胞小兵。下方的土地深層有豐富的營養水分補給,讓受傷淘汰的小兵可以有健康兵源替補。 在歲月摧殘下,忠心的眾小兵間開始出現某些變化,出現了外觀不一樣的變異者(早期的瘜肉)。

什麼事件會造成變異者出現?跟現實世界一樣: 重大的環境變遷、刺激(發炎反應) 例如: 外侵的微生物:細菌、病毒、寄生虫不良的環境:長期食用再製加工食品、醃製品、 燻烤肉類自身條件改變:自體免疫疾病、腸道血液供給不良。 加上小兵本身的素質(遺傳)。

不是所有的變異者都能茁壯成長,在多種因素的共同刺激下,有些變異者會逐漸成為為有特殊能力的腺瘤。 外觀可以長得像猴頭菇,也可以像是一片突起的苔蘚,這過程長達數年。

但是變異者(瘜肉)在這個階段還沒有遷徙的能力,生長侷限在原地。慢慢的,它獲得了增加營養供應的能力(血管新生因子)、突破了生長速度的先天限制(生長因子)等眾多超能力,就開始蛻變成惡性腫瘤,開始加速成長,侵入周邊並嘗試遷徙他處。 一但變異者夠多,抱成團的變異者開始殖民的遷徙,經由血管或淋巴系統,尋找適合紮根繁衍的地方。最適合的殖民地是肝及肺臟。 當然在遷移的過程中會遇到宿主細胞的抵抗,許多的移民者會在半路上陣亡。

一但完成殖民地的整建紮營,宿主開始節節敗退,變異者會在宿主的各地建立次殖民地。要靠單純的武力(手術割除)已經不可能,只能利用化學武器(化療)做系統性的抑制。或者洲際飛彈(標靶藥物)做多目標攻擊。這時候焦土戰爭開始, 結果通常是兩方俱毀。成年人的大腸瘜肉罹患率約25%,大腸癌連續十年位居癌症十大惡人榜首。 大腸鏡是瘜肉剋星,兵器榜首位,遺憾的是,兵器譜上第二名從缺。